谈谈生活中那些“共享”

韩逸茜 2017-12-10

今年夏天街头的色彩很亮,橙色的摩拜,黄色的ofo,绿色的电动单车,蓝色的小鸣……随着共享单车的走红,城市中人们的生活理念好像重新出现了“共享”这一概念。

“共享”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从字面义来理解,便是“共同分享”,听上去好像和“公用”没什么区别,我不禁想起了老一辈人总说的:住公房,吃大锅饭之类的概念。时代快速发展,人类从公用走向私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私家车、私人公寓、私人花园出现,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似乎更喜欢把自己隔离成一个个独立体,那为何又出现了“共享”现象呢?

在我看来,“共享”是基于个人经济可承担,但出于其他因素而选择与他人分享的理念。比如,我想骑自行车上学,但学校周围停放自行车不安全,这时我可以选择共享单车;又如,从家中带篮球去体育场实在不方便,那么就可以使用共享篮球……共享资源带给人们的便捷,逐渐让住在钢铁森林里的人们之间重新建起了一种“网”。

其实在生活中,除了共享单车这种稳定产链和共享书店这种为人所熟知的现象,还有很多行为也夹带着“共享”概念。我去西安旅游时,夜晚参观完景点打车难,当我们站在街边扬招出租车时,一辆已坐了乘客的出租车停下,司机摇下车窗并询问我们要去哪儿,得知地点离已坐车上的乘客目的地很近时,他欣然让我们上车,这不也算一种“共享”吗?我又想起了去山区景点时,海拔高气温低,当地总有出租羽绒服的,共享行为确实早就开始渗入我们的生活。

可能上文两个例子都建立在资源短缺、环境恶劣的情况下,那在资源充沛、环境良好的大城市中,共享产链能存活下去吗?我想答案肯定是能,再发达的城市也总会出现不方便的时候,比起我在西安的搭车经历,上海的嘀嗒拼车似乎更普遍些。城市中的共享机缘其实不妨还能再想出几例:在地铁、公交车上共享耳机,或是共享报纸,给乘客打发打发时间;在饭店、游乐场等公共场地,可以共享充电宝,避免手机没电的难题;在小区每次在楼下帖表,请住户们填写电量时,不妨提供一支共享水笔……用心去发现便能察觉到缓解问题,拉近人们距离只需“共享”即可。

共享资源确实利处多多,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去保护这一产链,共享单车被破坏、乱停乱放的现象就让运营商和消费者双方都很头疼。或许“共享”理念背后最重要的就是将分享的事物当作私人的一样珍惜爱护,才能让“共享”深入人心,让人与人之间重新建立起信任的网络。

希望越来越多的人们会放弃在烈日下独自撑伞,而是选择与众人一起在树下乘凉,让我们携手营造一个共享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