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魂落魄”的速食时代

韩逸茜 2017-12-10

有人说:“这个时代人们看得太多而没有时间审美,读得太多而没有时间思考。”此话一出,一针见血,一语中的,不留情面而准确地揭露了这个步履匆匆的速食时代的恶疾——勇往直前得有些“麻木不仁”。

诚实地说,当下的社会的确是前所未有的大规模联结,信息传播速度分分秒秒企图媲美光速,人类的平均知识文化发展水平的确也是空前地水涨船高,但一味地求量难道一定能带来质的飞跃吗?答案呼之欲出。拿刘瑜的《送你一颗子弹中》一句精辟的话来形容就是:一个大字不识的农村老太太可能看问题很深刻,而一个读书万卷的人可能分析问题一窍不通。缘何?

因为知识只是信息而已,智慧才是洞察力。

假设一个急需柴火的人背着箩筐走进一片山林,看见无数的奇花异草觉得甚是欢喜,便忘我地采摘了满满一箩筐背回家中,结果会怎样?可想而知,他原本急缺的柴火依旧缺少,看似得到花草如获至宝,但因为缺少养育花草的肥沃土壤以及科学的方法,不出几日,花草便萎靡消亡。这里的花草就好比我们暂时获得的知识,而因为缺少思考这片土壤的栽培,自然而然不能真正地占为己有。

这是我们在时代洪流滚滚向前的行列之中,缺乏留白意识的体现。报告文学大家何建明先生,在评论自己的几部时代巨作时,如此反思到:“总是觉得有很多东西等着我去写,所以我的文字总是太急。”同样,我们也理应时不时静下来,好好评估一番,究竟是将碎片化时间用于汲取新的信息更有益,还是“留白时间”用于培养洞察力更为有意义。

其实在深入思考提高我们的洞察力的同时,同样也是在培养我们的工匠精神。即使是在湍急的洪流之下,依旧有那些愿意沉心创作研究,体验"慢工出细活"的快感的人,比如今夏一举创下45亿票房的导演吴京,他整整耗费了7年之久,潜心学习创作雕琢剧本、参加特种兵培训、学习马术、潜水、飞行等等一系列技能,才用血与汗喂养出这匹能够在好莱坞影视圈中"与狼共舞"的战狼。试想,如若所有人都只浮于流表,不精耕细作,那何来振聋发聩直抵人心的创作呢?我们不能只停留于享受他人精神圣果的浅层阶段,而是应当反复沉思挖掘到其背后工匠精神,并且能将工匠精神演绎到自己的人生故事之中。

人是会思考的苇草,生而为人,若把这一唯一优势也弃之不顾,只追求些浅层的信息,不深入挖掘精神深处的价值与意义,那便是真正沦为速食时代的囚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