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逝的灵魂何去何从

韩逸茜 2017-12-09

当科技的浪涛携带漫天倾斜的数据洪流汹涌而至,当物资的优渥伴随时代的进步发展悄然降临,便成了一个大数据时代,一个碎片化时代。

徜徉于信息的海洋,我们吓死人工智能即将带来的便捷,也畏惧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反叛与动乱,殊不知,最应恐慌的,当是我们自身。一次炒作,碰瓷,风传言论可于瞬息传遍千万。如今的我们,就像被注入了传染性的神经毒素。这种麻木,使我们变成了格式化的机器,灵魂不断被吞没,消逝。如何我们变成了这样一副冷酷的面容,失去了原有的同情心和价值观?

或许是大数据带来的过度的自由罢。海量的信息确实为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灵魂自由,然而万物过犹不及,自由变成了奴役。奥威尔在《一九八四》中如是说:“群众和动物同等自由”,又何尝不是群众和动物同等愚昧?我们收获了自由,却用灵魂作为交换。

或许是碎片化带来的过于富足的道德罢。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裹挟着不同价值带来的不同观点,我们为之欣喜,却同时为之迷茫,为之狂乱。然后,我们在不同价值的相互嫉妒中如同蝎子反而杀死了自身,就像崩溃的程序,无可奈何地走向灭亡。事实上,正如尼采认为的,一个道德,才是更为牢固的结。

确实,“人类之所以伟大,乃在于它是桥梁而不是目的;人类之所以可爱,乃在于它是过度和没落。”然而,我们如今既没有真正的没落,也没有灵魂的求索,在下降和上升中只是徘徊,只有彷徨好像走钢丝的人止步不前,只能等待命运的跌落。

如今的我们,就像骆驼,不断背负沿途的一切,枉自辛劳。我们只是蜉蝣之于天地,一粟之于沧海,缺妄想拥抱一切。

迷于纷乱的现实,我们如何不能摆脱那么多“你应当”,像狮子一样去追寻“我要”?我们为何不该将自己重洗为纯白,像孩子一样追问“我是谁”?我们应当是有所创造的、性灵的生物。只有摆脱世界的烦扰,创造一种属于自己的道德,才不致成为某些旁的的复制品。

其实,真正可怕的不是纷繁的世界,而是失去了价值和同情心的消逝的灵魂。这些灵魂开始为些物资的要求,向大地索取,想要占领整个世界。

殊不知,大地才是灵魂的母亲,轻视大地,等同于毁灭自身。

殊不知,过度探求的灵魂比肉身消亡的更早。

作为末等人,快乐主义的我们,是否该对大地怀有敬畏?是否该反省自身?

我们孕育于自然,自当敬重母亲。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灵魂虽在消逝,但天无绝人之路。重怀敬畏之心,绝处可以逢生。

人是希望可爱的。重拾敬重,正视消逝,让过往的没落成为前驱的动力,让我们自身成为桥梁而非坍塌陷落。

虽然我们难以成为超人,但我们仍可以将我们的火,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