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师恩难忘】
九月,金风送爽。九月的节日,在我的记忆中,不是中秋,不是重阳,是一个平劳凡动——教师者的节日节。
自小,对教师始终抱着一种近乎敬畏的感情,那个带眼镜的老师手中的教鞭重重地落在我年幼的头顶再滑过耳朵的情形,至今仍深深地留在脑海。也怪,我从来没有对这位老师有过一丝的怨恨,相反,倒还是倍觉温馨。
而今,那位老教师也许已白发苍苍,抑或也不免寂寞了,可我依旧会在每个九月想起他,象记起遗落在往事深处的一张纸,记忆醇时的一杯酒,不敢忘怀。而再回过来看看现在的孩子们,物质是丰富了,主张也多了,家长呵护得宝贝一样,路上见面喊一声老师也似乎是他们对你的施舍一般了;老师们呢,被规定不好罚打学生了,又要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了,好象顾客是商场的上帝一样了。结果怎样呢,学生对老师的感情没有和以前我们对老师那样的深了。
我在想,这是不是也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呢,不可否定,这是一种进步,教师地位的神秘性被打破后,学生以更多的平等身份走近了教师,师生的交流加强了,合作更好了。可是,这中间似乎少了一些什么,味道总不能感觉醇醇的了。如今的教师如何赢得学生的尊敬呢,我想渊博的知识是首要的,良好的师德是必要的,浮虚的夸耀是不要的。把人生道理和学识平静地讲述出来,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和揣摩,也许可以替代以前靠教鞭建立起来的敬畏了。于是想起电影《我的兄弟姐妹》中由崔健饰的的父亲——一个小学音乐教师来,一个出身不好的教师,一个教学生唱一些“内容不够严肃”的歌曲的老师,他对自己孩子的慈爱和严厉,让孩子们对这个“只要有音乐在,灵魂就不会感到孤独”的在艰苦环境里忍辱负重的父亲产生了深深的敬畏,这对他们以后的成长又起到了多么大的影响呢。
还是一部影片《烛光里的微笑》,那个年轻的女班主任,以爱心感召了整个班级但积劳成疾倒下之后,她烛光里永远的微笑依旧感召了那时候师院里年轻的我们。我也是有过这样的好老师的,那个在89年的风波里受了影响而分到山区的老师,以年轻人的激情陶冶了我们的青春,是他教我看到了《红与黑》、《三国》和《唐诗三百首》,他指导我写出了第一篇好文章,他说音乐,教绘画,送给我们邮票,当然不要说,难忘的一定是要已经失去的。从小到大,我生命中给我教育和启迪的老师,当有很多,他们或存于三尺讲台,或是我同窗好友,或仅是一面缘人,抑或是一册能在深夜细读的好书了。无论是物质还是形式的,在这个九月,我依然会送上这瓣心香,给他们,我曾经的和现在的老师们。
【篇二:师恩难忘】
俗语说得好:“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对这句话深信不疑,这要得益于我五年级的语文老师。
语文老师虽然不是我的班主任,但她的爱心却胜过了班主任。她就好像我的母亲,她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让我对“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句话有了更深的认识。
记得那是小学五年级的一天,学校组织小记者去采风,同学们都兴高采烈,我不是小记者,只能呆在一边默默的注视着手舞足蹈的小记者们发呆。突然语文老师出现在我面前说:“想去吗?回家后准备一下,星期天一块去采风”。我一下呆了,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这是真的吗?”我自言自语。我是多么渴望报小记者去采风啊!种种原因没能如愿。老师却给了我一个天大的惊喜。我一时不知说什么才好,只是“嗯、嗯、嗯”然后撒腿跑回教室。
采风的日期是周日,周五的下午老师们找小记者去开会,我却有些不知所措,我不知去哪儿,心里感到十分尴尬。这时,我的救星——语文老师来了,她告诉了我周日去时,该带些什么,周日的安排等。临走又嘱咐了我一遍。顿时,只觉得有一股暖流包围着我,全身热乎乎的。
时间一分一秒的慢慢走着,我的心也一天比一天紧张,我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终于熬到星期六了,我在心里想像着星期天采风的情形,不由自主的乐出了声。妈妈问我乐什么,我说:“不告诉你”。就在这时我最要好的同学来找我,并告诉我明天的活动暂时取消了。我的激动的心一下落到了低谷,我感到万分的失落。可失落之余我又不自觉的高兴起来。活动虽然取消了,可老师对我的关心却是难以取代的。
周一开学后,老师又单独找到我说,虽然这次没去成,以后还有机会。今后应多看书,多练习写作,你一定会很优秀的!听着老师春风化雨般的话语,我的眼前变得模糊了,我还从来没有受到这样的优待。
从那以后,我每天晚上坚持看一会儿书,每天坚持写日记练习写作,作文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我的性格也随之变得活泼开朗起来。
老师,您就是黑夜里的一盏明灯,把迷茫的孩子带向光明的世界。您的光芒柔和,令人温暖;亲爱的老师您就是沙漠里的一片绿洲,总是在孩子绝望的时候谆谆教导,您的绿色、温和、耐心,好象一股芳香,沁人心脾。
啊,老师,我要真诚的感谢您!感谢您对我的爱,感谢您对我的付出。我要用实际行动证明——您的付出定会有回报!
【篇三:师恩难忘作文】
他叫李山海,是我的小学老师。李老师无儿无女,也无老伴,一生孤孤单单,岁月使他过早秃顶,一把雪白的胡子留得长长的,但很干净。这缕缕白丝凝结了他一生的奋斗。
起先,我对他的厉害早有耳闻,也曾暗暗地祈祷,千万莫要成为他的“阶下囚”。但事与愿违,我竟真的成了他的学生。初入他的班,总担心他严厉的批评会使人胆战心惊。其实后来,我越来越觉得,他十分友善,可以说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他很爱学生。正因为如此,我们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家伙才和他相处得非常好。记忆最深的要算我们一起做游戏的情形了。他教我们:“一只蛤蟆四条腿,两只眼睛一张嘴……”让我们和他一起一个一个接着说,一直说到九只,十只……看谁说得好,说得对。每次轮到他,他总是准确地对答如流,而轮到我们时,则漏洞百出,顾此失彼,从而引得大家差点笑破肚皮。而这时的他,那天真劲就像个孩子,师生间的界限、年龄上的代沟都不复存在了。
李老师也有不温和的时候。有一次,上数学课时,我走了神,课后做作业就犯难了。不会做作业是要“留校”的,这是“规定”。放学后,同学们一个个都高兴地离去,我则坐在教室里苦苦思考。当我发现他威严地站在我面前时,我心跳加快,不知所措,自尊心、虚荣心、愧疚感撕扯着我的心。他表情严肃地给我讲解难题,然后催我快回家吃饭。可我知道,这时的他,还没顾得上做饭呢!
李老师窄窄的一间屋内摆放着好多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本《小溪流》诗歌读本。里面的内容我现在还能成节成节背下来呢。我们不少同学,一到课余便去那“书海”游弋。细想起来,那时我真是受益匪浅。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一个阴雨霏霏的星期天,传出了一个令我震惊的消息:“李老师病逝了。”怎么可能!我无论如何不敢相信,飞快地奔向学校,面对着八尺白绫,我无言了,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
原来,李老师本来就有病,早该住院治疗了,可为了不耽误教学,他藏匿了诊断书,继续坚持工作,终使病情恶化。直至病故前,有一位老师还劝他说:“李老师,您还是休息一下吧!”他推辞说:“学生不能耽误呀!”仍毅然走上讲台。他没有想到,这便是他最后一次给学生讲课了。
遗体告别那天,我早早地来到了学校,整个校园沉浸在悲痛之中。他在遗嘱中说:“把我的两万元积蓄全部缴给学校,希望能给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出点力……”我的眼泪又来了。
李老师孑然一身地走了,走得那么匆忙。他把自己的一生无私地奉献给了教育事业,而他对国家和人民毫无所求。他真像一支蜡烛,燃尽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李老师,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篇四:师恩难忘】
是谁把雨露撒遍大地?是谁把幼苗辛勤哺育?是您,老师,您是一位伟大的园丁!看这遍地怒放的鲜花,哪一朵上没有您的心血,哪一朵上没有您的笑影?
都说老师像妈妈,这句话真是一点都没错。记得那是在一个下午,学校组织去校园外实践一次环保活动——-拾“白色垃圾”。就在我们大家完成了任务并兴致勃勃的准备返回的时候,空中飘起了雨丝。渐渐的,雨珠密集了,老天爷发怒似的狂吼不止,霎时乌云密布,眼看着大雨就要降临。这时候的同学们有的准备用零用钱打车回家,有的信心满满地拿出准备好的雨具大踏步的向家走去,有的把书包顶在头上打算这样冲回家而我,则尽量地缩在一个让雨淋不到的角落,考虑究竟要不要冒雨冲回家。就在这时,一双手出现在我面前——-老师,是您!您轻轻俯下腰,一声轻轻的“没有伞了吧?来,用我这把伞好了。”让我的心里温暖了好久。要知道,老师,当时您只有这一把伞啊!老师好像能看穿我似的,对我说您没关系的,还叫我明天把雨伞送回去就可以了。我接过雨伞,强忍住眼中的泪水,和您告别。我能感到,一股暖流在我心里穿梭。也许,这件事实在再平常不过了。但是,它尽管不像小说里面的故事那样惊天动地,却不知为何,一丝甜蜜在心底油然而生。
虽然老师像妈妈一样关爱着我们,可是如果要我来比喻老师的话,老师更像一个严厉的爸爸。您不允许我们的作业不上有任何一点误差,总是叫我们把答案改了又改,直到您满意的点一点头,否则休想逃脱;有时我们甚至怀疑您是否有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不然,为什么我们的每一点小聪明,每一个小动作都难逃您的慧眼?我们的疑问,太多太多。而一旦问起,您却总是一笑而过。您工作在今朝,却建设着祖国的明天;您教学在课堂,成就却在祖国的四面八方。老师,如果把您比作蚌,那么学生便是蚌里的砂粒;您用爱去舐它,磨它,浸它,洗它……经年累月,砂粒便成了一颗颗珍珠,光彩熠熠。
老师,大家都说您培养着祖国的栋梁;我却要说,您就是祖国的栋梁。正是您,支撑起我们一代人的脊梁!您的爱,太阳一般温暖,春风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您的爱,比父爱更严峻,比母爱更细腻,比友爱更纯洁。您——-老师的爱,天下最伟大,最高洁。
春蚕一生没说过自诩的话,那吐出的银丝就是丈量生命价值的尺子。敬爱的老师,您从未在别人面前炫耀过,但那盛开的桃李,就是对您最高的评价。萤火虫的可贵,在于用那盏挂在后尾的灯,专照别人;您的可敬,则在于总是给别人提供方便。如今,我跨进了六年级的大门,眼看,就要分离。老师啊,您像一支红烛,为后辈献出了所有的热和光!您的品格和精神,可以用两个字,就是——-燃烧!不停的燃烧!
【篇五:师恩难忘】
时隔已久,我已经上了六年级,可在我的记忆中,我第一位老师——达教师的影子却从未变淡过。
达教师是一位学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教学已经有25年的历史了。达教师脸上布满了一道道深浅不一的皱纹,像大山纵横交错的褶皱。她的眼也有点浑浊了,有时候看东西都眯着眼睛。除了为我们上课,他大都趴在办公桌上,驼着背为我们批改作业,或者拿着一支红笔在厚厚的教案薄上飞快的写着。闲暇时间,达老师还会靠在椅背上,静静地闭目养神,手里还抱着一杯晃荡着的褐红色的养生茶,时不时抿上一小口,发出“吧叽”的声音。
我记得开学报道的那一天,达老师坐在讲桌边,身边围了好多家长。达老师用仿佛能看透一切的眼神在一个个家长脸上扫来扫去,突然间冒出一句毛骨悚然的话:“必要的时候,不会介意我给予一些适当的惩罚吧?”“没事的,孩子嘛!太调皮了可不行啊。还请老师多多关照了。”达老师慢条斯理地喝了一口茶,舔舔有点干裂的嘴唇,然后慢慢站起来,送走了各位家长,还不忘添上一句:“有什么事给我打电话,手机随时开机。”家长一走,突然听到“砰”地一声,桌子上扬起一片粉笔灰,有点像童话故事中的美丽仙境,可听到的不是公主的柔声细语,而是达老师的怒吼声:“都给我坐好!有没有点规矩!”我被吓了一跳,腿都有点发软,赶紧回到了座位上,大气也不敢出,班里一下子安静下来。每个小朋友都在静静地听达老师说的每一个字、词。
达老师一直非常严厉,我很少见过她笑。但我能从达老师的严厉中感受到老师对我的深切期望。一次语文测试,我考了90分,我本以为考的不错,背起书包哼着小调就回了家。回到家,爸爸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笑呵呵地迎上来,而是一脸的严肃,神色不对地坐在沙发上。我正想问问到底怎么了,就听爸爸说:“刚刚达老师来电话,说你这次发挥不好,只考了90分,卷子很简单,几乎所有同学都上了80分,这不是你应该考得成绩啊!”我低下头满脸的羞愧。最近为了多看会儿电视,作业一直抱着应付的心态来完成的。上课也不怎么专心,思绪总被早晨看的课外书所牵引。第二天,老师点评试卷时说:“盛橡,75分,王雨宣73、5分,张睿妍——嗯——提出批评,尤其是张睿妍!”达老师的音调骤然抬高了八度。我的脊背湿漉漉的,爬满了汗。头也低得快到胸口了。我很少受批评,心里难过的想掉泪。说实话,我是想抱怨的,早晨我看见李小璇考了85分,老师亲切地拍了拍她的头,夸她有进步呢!可为什么我考90分就得受到批评?这件事过后,我每天都专心致志的听课,作业也是高质量的完成。是达老师用她的严厉,教会了我良好的学习习惯。
后来,我学了。如果,我再见到达老师,我一定会对她说一句久唯的谢谢!
师恩情,终生难忘。
【篇六:师恩难忘】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眼看就要进入初中了,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友谊……这一切无不令我难忘,然而,我最舍不得的是她——我的英语启蒙老师,王凡老师。
依然记得一年级刚接触英语时,我并不喜欢甚至有些讨厌那26个字母。为了让我们熟悉并喜欢上那些字母,王老师可费尽了不少心思:她让我们把字母做成可爱的卡片,上面画上卡通人物,这样,那些枯燥无味的字母顿时充满了活力,渐渐地,我喜欢上了英语,成绩自然也就顶呱呱了。为了让我们课上不开小差,不做小动作,王老师经常提一些新颖有趣的问题,调动了课堂的气氛,使我们无论听力、笔试还是口语,样样精通。此外,王老师经常在中午时间,讲一些有趣的英语小故事,既了激发了我们学习英语的热情,也拓展了我们的视野。
虽然有了学习的兴趣,我却是个十足的“马大哈”,拼写英语单词时,经常少写字母,丢三落四。要默写满分简直是百年难遇。考试时更是容易出错,100分似乎总是和我无缘。一次英语期末的模拟测试,题型很简单,我三下五除二就答完了题,满以为能得100分,终于可以破“0百分”的记录了!但事实没有预料的那样顺利,粗心大意的毛病总舌不得丢开我这个“好朋友”,袭击我的是一道2分每题的连线题,一错就是2题,结果可想而知。当王老师把我喊到前面去的时候,我脸上火辣辣的,真是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啊!心里“扑通”“扑通”地跳个不停,生怕王老师对我失望,我一直低着头,不敢看王老师那张乌云密布的脸,王老师很是生气,痛心疾首地说:“徐誉能,你说,你每次都这样粗心,将来怎么办,该不该打?”我点了点头,王老师拿起尺子,重重的举起,轻轻的落下,虽然不重,我眼泪依然夺眶而出。王老师轻轻地说:“板子打在你的手上,却疼在我的心里,你可知道,有时因为一个小小的差错就可能改变你一生的命运,希望你今后能改掉粗心的坏毛病,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我再次点了点头,深刻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知道了粗心的可怕。从那以后,我的英语成绩开始突飞猛进,100分对我来说也是数不胜数了,每当我得意洋洋时,脑海里总会浮现起王老师的一句话: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桃李芬芳,芬芳中沉淀着果树对土地的深情。王老师,当我怀着沮丧的心情面对失败时,您天使般地来到我身边给我关心与勉励,是您帮我捡起自信,燃起希望,引导我迈入成功的大门;当我怀着喜悦的心对待成功时,您善意地提醒我要谦虚,您将我那颗浮躁的心带到了严格的“高山”上,带入了上进的“流水”中,更带进了自强不息的世界里。虽然您已不再教我们,但王老师啊!我依旧能感受到您那种独一无二的气息。老师,您辛苦了!
【篇七:师恩难忘】
记得刚刚踏进小学时,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而且也让我有些害怕,不知道小学生活到底会是什么样子?但是我非常非常地庆幸,遇到了一个温和有耐心的好老师,她就是我一二年级的班主任何老师。
因为在幼儿园我并没有认识几个字,班上有的同学都会认几百上千个字了,我却还要从最容易的那些字认起。刚开始的时候我总是有些难受。有一天下课后,我呆呆地坐在课桌边一声也不吭,也不跟同学们一起玩。这时候何老师来到我身边,弯着腰,温柔地问我:“紫玥,你怎么啦?不舒服吗?”
“不是的,何老师,我是看到课本上很多字我都不认识,觉得自己好笨!”我小声地对何老师说。
“没关系的,你只要用心地记用心地写,跟着老师慢慢地不断地学习,很快这些字你就会认识的了!”何老师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肩膀,顿时我觉得自己充满了力量,感激地对何老师说:“嗯,好的。谢谢何老师!”从那以后,我的认字速度不断地在加快,而且天天都会主动认真地临字贴,字也写得越来越好看了,何老师还在班上表扬了我写的字呢!
刚进学校,我并不懂得如何跟同学相处,也不太明白团结是怎么一回事。这时候,何老师让我每天放学举班牌,做课间操时当领操员,还我当上了小班长。我的心里呀,像吃了蜜一样的甜。可是好景不长,我很快就受到了打击。起因是捡学校的树枝。我作为堂堂班干部,领着几个同学下课了就去操场捡树枝玩。更过份的是还有一个同学从家里带来了打火机。这可不得了。万一点火打着了树枝,那不得起火吗?于是何老师找我去办公室谈话,问我到底怎么回事。为什么要带着同学会捡树枝?我说看到学校很多干枯的树枝觉得好玩,就想捡着来玩。何老师告诉我,捡树枝本身并没有错,如果是把捡到的树枝扔到垃圾筒里还是一件好事。错的是不应该带到教室里来玩,而且还有同学带火机来烧火。作为班长不去制止还跟着起哄这是非常不对的!何老师这一次严厉地批评了我,还让我写了检查。这件事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一个学生不能任意而为,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要重视自己和别人的生命。我感谢何老师,是她让我在短短的时间里懂事了,成长了。亲爱的何老师,我不会忘记您对我的爱与关心,我会好好地学习,更好地成长,长大后也成为像您这样的有爱有耐心有责任的好人!
【篇八:师恩难忘】
九月,金风送爽。九月的节日,在我的记忆中,不是中秋,不是重阳,是一个平劳凡动——教师者的节日节。
自小,对教师始终抱着一种近乎敬畏的感情,那个带眼镜的老师手中的教鞭重重地落在我年幼的头顶再滑过耳朵的情形,至今仍深深地留在脑海。也怪,我从来没有对这位老师有过一丝的怨恨,相反,倒还是倍觉温馨。
而今,那位老教师也许已白发苍苍,抑或也不免寂寞了,可我依旧会在每个九月想起他,象记起遗落在往事深处的一张纸,记忆醇时的一杯酒,不敢忘怀。而再回过来看看现在的孩子们,物质是丰富了,主张也多了,家长呵护得宝贝一样,路上见面喊一声老师也似乎是他们对你的施舍一般了;老师们呢,被规定不好罚打学生了,又要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了,好象顾客是商场的上帝一样了。结果怎样呢,学生对老师的感情没有和以前我们对老师那样的深了。
我在想,这是不是也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呢,不可否定,这是一种进步,教师地位的神秘性被打破后,学生以更多的平等身份走近了教师,师生的交流加强了,合作更好了。可是,这中间似乎少了一些什么,味道总不能感觉醇醇的了。如今的教师如何赢得学生的尊敬呢,我想渊博的知识是首要的,良好的师德是必要的,浮虚的夸耀是不要的。把人生道理和学识平静地讲述出来,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和揣摩,也许可以替代以前靠教鞭建立起来的敬畏了。于是想起电影《我的兄弟姐妹》中由崔健饰的的父亲——一个小学音乐教师来,一个出身不好的教师,一个教学生唱一些“内容不够严肃”的歌曲的老师,他对自己孩子的慈爱和严厉,让孩子们对这个“只要有音乐在,灵魂就不会感到孤独”的在艰苦环境里忍辱负重的父亲产生了深深的敬畏,这对他们以后的成长又起到了多么大的影响呢。
还是一部影片《烛光里的微笑》,那个年轻的女班主任,以爱心感召了整个班级但积劳成疾倒下之后,她烛光里永远的微笑依旧感召了那时候师院里年轻的我们。我也是有过这样的好老师的,那个在89年的风波里受了影响而分到山区的老师,以年轻人的激情陶冶了我们的青春,是他教我看到了《红与黑》、《三国》和《唐诗三百首》,他指导我写出了第一篇好文章,他说音乐,教绘画,送给我们邮票,当然不要说,难忘的一定是要已经失去的。从小到大,我生命中给我教育和启迪的老师,当有很多,他们或存于三尺讲台,或是我同窗好友,或仅是一面缘人,抑或是一册能在深夜细读的好书了。无论是物质还是形式的,在这个九月,我依然会送上这瓣心香,给他们,我曾经的和现在的老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