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窘迫

李丽芳 2016-10-24

若说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兴衰荣辱史,那么中国的文化则是一幅盛衰浮沉图。文化的诞生不是偶然的,正如时势造英雄,璀璨优秀文化的诞生与社会历史背景关系密切。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这样的形势便促使了一批仁人志士著书立说,提出他们各自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从而出现“百家争鸣”的文化大繁荣。文化本就应该是多样的,丰富多彩的文化世界总比单一死寂的文化牢笼要好得多。丰富的文化体现了当时人们思想的活跃性,证明了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但我们如今的文化却是在走下坡路。过去再辉煌在繁荣也已成为历史,现在的文化境况已难以在让中国人能骄傲地在世界上称赞了。

现今的文化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变了味。速食文化,山寨文化等难等大雅之堂的文化俨然成了当今社会的主流文化。“一目十行”“一页知天下”等追求速度的文化阅读方式整以令人担忧的趋势取代人们对优秀文化对经典的品读。浮躁,功利的环境已很难再孕育出各个领域上的顶尖人物。还有多少人能像钱钟书那样能把图书馆的冷僻生涩的线装书全部品读一遍?还有多少人能像颜回那样“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而不改其乐?现在缺少的正是一批以纯粹精神创造为乐的人。更多的人热衷于用功用的标准来追求精神生活,任何的付出都带有个人利益的目的性。少了创造者,那么文化这款原本璀璨的星星唯有黯淡坠落了。

文化应该是具有创新性,具有活力的一种人类精神产物。现今的文化居民却与之相反。书架上琳琅满目的书籍往往内容都是千篇一律,作者写书的目的变成了赚钱。作者渐渐成为投市场所好,一味迎合大众的工具。我们不奢求中国文坛再诞生一位鲁迅,但最起码也要存在那么一批以理性锐利的目光审时度势且敢于揭开社会伤疤的勇士。莫言得了诺贝尔奖,为华人争了光,于是人人争°《红高粱》,莫言得书成为最畅销图书。对这,我们应该对国人的从众心理忧虑。倘若莫言没有站上领奖台,那么他的作品还会如此抢手吗?真正被他的作品吸引的人又有多少呢?若要真正意义上使文化鲜活,首先我们应该要有自己个人的精神追求和精神主张。一个具有创新能力,勇于开拓进取的民族才能得以生生不息。李安导演的心中有属于自己对文化的认识,他以自己独特方式向人们呈现出最真实的人性,于是他两次问鼎奥斯卡最佳导演。一味地模仿,盲目从众只会使原本就脆弱的文化状变得更加不堪一击。

文化是又人类创造的,我们没有理由亲手将它摧毁。过去的光辉也许会令人迷恋,但我们更应该认清现今文化如此令人担忧的现状,思考今后中国文化的出来到底在何方,而不应该安于现状且自得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