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的交流

张长江 2016-10-19

曾经以为,对话便只是语言的交流。随着时光流逝,才突然醒悟,原来在语言之外,对话的方式还有很多。一个眼神的交流可以是一次对话,一场无声的沉默也可以是一次对话,观看一场演出可以是一次对话,品读一本书同样可以是一次对话。

古人说:“大音希声”,当我们捧书品读时,跳跃于眼前的虽只是一个个黑色的符号,但它们所反映的却是世间百态,却是翻涌的历史,却是一次次弥足珍贵的叙说。

孤独寂寞时,手捧一纸古卷,看夕露朝暾,看风花雪月,看兴衰荣辱,看潮落潮起。我们便可以与秋风同吟,与落叶共舞,感悟生命的花絮,感悟历史的坎坷,感悟人生的沧桑。

品读《三国》,我们感悟天下大势分合无常;品读《水浒》,我们体验官逼民反世途险恶;品读《西游》,我们在魔幻之中看透世相;品读《红楼》,我们在宿命之上体味抗争。透过那纸,那字,我们与书本对话,与历史交融。

漫步诗词的王国,我们沐浴在祖国悠远的文化长河之中。在那里,我们听见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忧愤诉说;听见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豪情;听见秦观“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的淡淡春愁;听见晏殊“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的无限沧桑;听见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百般无奈;听见易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满腹情思。这是跨越时空的对话,在静默中,久远年代的人和事透过文字的渲染在我们眼前复活。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循着淡淡的墨香,在戴望舒的诗里,在那条古香古色的江南雨巷,走来一个“丁香般结着愁怨”的姑娘。愁容满面的她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什么,是哀怨?是忧愁?是悲伤?也许什么都不是。但我们却从此多了一份牵挂,似乎与这个女子擦肩而过的,不是诗人,而是我们自己。

历史从远古一路迤逦而来,稍远的足迹已经模糊或者湮灭,似乎无法追寻。那些被时间随意涂抹或遗落的,我们只有在一次次与书本的对话里才能找回。

打开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我们看到的是法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画卷;打开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我们看到的是哥伦比亚乃至整个拉美的社会现实;打开鲁迅的《呐喊》、《彷徨》,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民族的积弊与伤痛。书本是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在我们乐意陪伴他的时候,便会给我们讲述那些不为人知或者被人淡忘的往事。

这样的对话最好是在静谧的夜晚,有一盏暖色的台灯,捧一杯香茗,打坐于床,把苦风凄雨或世俗喧嚣统统关在门外,让心灵与文字碰撞,在静默无言中感受无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