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海洋

孙建芬 2016-10-18

一面海,或清澈无亲的,或混浊秽败的,或任遥无垠的,或由围堤桎捁的……海,以它万千的形态、颜色、性情,类比了我们人类的一千零一种的孤独和守望。

黑格尔说“尽管中国靠近海,尽管中国古代拥有发达的远航,但中国却没有吸收大海所赋予的文明,海洋也没有他们的文化。”这位哲学家的目光敏锐而犀利,明确地指出中国未曾拥有过海洋文化。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以为,严格地话,中国曾有过灿烂的海洋文化,只是在近代无意地边缘化了。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就急吼吼地派徐福带五百童男童女坐船去海上寻觅长生之药,他的行为给海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在他之后,中国的诗人用“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等诗句又给海添了无穷无尽的诗情画意。尽管中国古代对大海的亲近、热爱以及探索的痕迹不幸被几百年后的鸦片战争擦拭殆尽,中国人走向海洋的脚步未曾退缩。且不说郑和下西洋,也不说戚继光抗倭,但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就是以说明中国与海洋有着渊源。然后,走过维新,走过共和,步入了改革开放时代。这面海,终于被看成了“开放”和“包容”的代名词。

所以,才有了这么一首歌“小时候,妈妈告诉我,大海就是我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