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幽幽

佚名 2016-10-18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雨水是陈旧的丰盈,梧桐是坚韧的美丽。我就是这样,喜欢在朦胧的诗意中穿行,探寻那古老的湿淋淋的记忆。我会窝在书房里研究一本晦涩难懂的篆书字典,潇潇洒洒背《长恨歌》、《出师表》,轻轻拨弄古琴以听泠泠妙音,在雨天里端一杯香茗轻轻诵读《雨巷》。从先秦的崛起到满清的覆灭,从“朱子深衣”到“交领襦裙”,都令我着迷。但我又是一个地道的“零零后”女孩,会爬树翻墙,喜欢糖葫芦和冰淇淋,会整个下午用MP5听歌,会骑着单车出现在午后的某一处街道角落。我,就是这样穿梭在古典和新潮的变幻中,喜爱着国学、历史、写作、演讲、绘画、音乐。我,就是成雨桐。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古镇上的居民青衫布褂,圆髻高绾,发髻上戴那么一朵墨玉珠花。她们淘米、洗菜、生灶,淡在时间的凝回中。我在想,如果有一天,我独自泛舟波上,撑一顶油纸伞,在古镇上唱出这首《菩萨蛮》,会不会是万籁俱寂?朱唇轻启间流转的音韵和着细碎的橹声和泠泠的涟漪妙音,惹得流云为止,风倾桥头。

可惜,我没有那样好的唱功嗓音,也不会有万籁为我俱静。我只是个普通的游客,带了多年的企盼憧憬,来到这人影绰绰的镇子上。一片喧哗。不禁叹惋。

可打心底里是亲切的,它在我心中早已有宁静的一席之地。我来过这儿吗?也许吧,梦中吗?只在梦中徜徉过……

初临此处,我怀着一点儿敬畏,一丝虔诚。可来了,就像故乡似的,亲切、平和。那些小商小铺倒也喜欢,不过若是招摇的塑料布“同里酒家”换成帆布手写汉隶“一醉方休”会更添韵致。木制牌匾上的字迹如换成垂珠篆,怕是更要惹得我欢喜流连。

踏着长长的石板街,觉得风要把脚下的石头震酥了。古老的木架桥上空空荡荡,和着晨曦,向世界展示着古老的美与安定。

信步穿行在古镇的小巷,斑驳的墙体,静静的流水,青苔装点的老桥,质朴、沧桑,倒也颇符合我的期冀。

青石板中夹的是流水悠悠,水路尽处是一只宽篷描金红漆画舫,可惜无福一坐。珍珠园,有前庭后院,亦有花园。踏着吱呀作响的楼梯,来到古代小姐的二层卧室。梯阶正对一架紫漆海月七弦琴,弦已损三,信手拨弄,是低沉的回应。卧室架着拔步床,只是一般的木料,绝非上等,却也令人艳羡。那雨过天晴色的帐幔,别就是传说中的“软烟罗”罢?

珍珠后园却幽静得很,粉墙黛瓦,青玄色的塔顶,重重叠叠的塔顶折在水中,摇曳的倒影是古老的静谧。一片小小的竹林,山石矶上凉如冰,迷离的日光透过竹叶漏洒下来,几许斑驳几许清凉。这便是“莫摇清碎影,好梦昼初长”了。

走出园祠,已是正午,青石板上拖着长长的日影。水上一艘乌篷船,船夫摇着橹,几只鱼鹰立在船头,扑棱着翅子。在这样的地方生活,自是怡然自乐。

人渐渐多起来,繁重的脚步杂沓着,有几分倦怠。本想留宿于此,可那喧嚣告诉我,让这古镇还是留在记忆中更好。只觉得眼前一片蒙,景在眼帘中渐渐淡了。

古老的宁静已然被打破,像一块琉璃,落在地上,一朵飞燕草的茎,折了,断落下来,那样沉重的声音。

太阳偏西。

是时候,离开这儿了——

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