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兴趣是一种甜蜜的牵引】
你还在为你惨不忍赌的成绩而担忧吗?你还因父母强迫上各种特色班而烦恼吗?或许你讨厌数学的枯燥乏味,畏惧语文山堆似的识记考点,更厌倦英语杂乱无章的语法应用。别担心,你缺少的只是兴趣。
兴趣,是一种甜蜜的牵引。当你不在讨厌数学,并对它产生无限好感时,打开书本,你会看到,一条条无趣的数学公式变成了灵动的小生灵。他们好似在开演唱会,他们尽情的舞蹈,肆意的高歌,那是一个多么美妙的世界。渐渐地,你与他们融合在一起,你将与他们一同狂欢。
兴趣,是一种甜蜜的牵引。当你不在畏惧语文堆成高峰的识记考点,打开书本,你会发现,一篇篇必背优秀诗文成了一位位婀娜多姿的东方仙子。她们身着华丽的衣裳,化着动人的妆容,比美、斗法,精彩层出不穷。她们各有各的风采,各有各的娇媚。慢慢的,你会被她们迷人的外表与积极的心态所吸引。
兴趣,是一种甜蜜的牵引。当你不在厌倦英语杂乱无章的语法应用,打开书本,你会惊讶,一个个英语语法成了一位位生活规律的小市民。他们外貌不同,穿着不同。拥有着自己专属的工作岗位。他们日出而做,日落而息,三点一线是他们的生活主调。谁若违反,那便是犯罪。不知不觉,你将会被他们如此规律有序的生活所倾服。
有了兴趣,你将不在讨厌数学的枯燥乏味,不在畏惧语文山堆似得识记考点,更不用担心英语杂乱无章的语法应用。因为,兴趣,是一种甜蜜的牵引。
所以,朋友,带上兴趣出发吧,你将会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功。
【篇二:兴趣是一种甜蜜的牵引】
小时候,我不快乐,我不喜欢每天在珠算盘上拨弄那些枯燥、无聊的数字;稍大些,我不快乐,我讨厌书法班、英语班,羡慕那些放学可以踢球、看NBA的小伙伴们;后来呀,我还是不快乐,我讨厌每个周末赶班,眼前摆满各种各样难懂的、做不完的奥数题……
直到那天——
那天放学后,我照例骑着自行车,匆匆走在前往奥数班补习的路上,经过一条文化名街,我被眼前民间伞技队表演的情景吸引住了。
从没有见过如此温婉的脚步——碎步轻点,人随伞舞,令人不自觉地热血沸腾,手舞足蹈。恨自己没有千万只耳朵,去倾听那欢快细腻的民乐;恨自己没有长千万双眼睛,去观赏油纸伞的海洋。一袭袭水绿色的裙装,一根根旋转着的伞把,一双双灵巧多变的手,一个个旋转的漩涡就这么出现在了眼前。
舞者的手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上翻下盖,柔软的腰身不停地扭摆着。我看见了油纸伞伞面上一个个小彩球在穿插跳跃;我看见那头顶的帽子与日光产生的反射效应,折射出炫目的光芒。舞者们迈着整齐的步伐摇摆着,犹如一只只金色的孔雀,或而优雅漫步,或而饮下甘泉,或而悠闲嬉戏……女舞者用长裙甩出了串串南音,妩媚动人,湿润了福州的土;男舞者用臂膀舞出了连绵高山,撑住了福州的天;老者的诙谐幽默中,有粗放的山野民歌流淌;小孩的天真无邪里,有柔美的竹间小调轻扬……
从没有注意过这样一项普通的民间伞技,它竟然有如此迷人的魅力,赢得了如此多的市民的喝彩与推崇。我就这么无声无息地对这民间伞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从此,在每一个取得成绩的日子,我都会来到这里与它分享,看着那训练有素的舞者,告诫自己: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从此,在每一回失败落后之时,我都会来到这里与它诉说,看着那刚柔相济的人伞合一,嘱咐自己:没有什么走不过的坎,没有什么蹚不过的河。
从此,在每一次伤心欲绝的时刻,我都会来到这里寻找安慰,看着那伞随人欢的场景,默默对自己说:明天的太阳会是新的。
感谢你——福州民间伞技!成长的日子里,我有幸遇见你。因为有你的相随,我学会了坚强;因为有你的相伴,我就不会害怕孤独,不会害怕受伤。
【篇三:兴趣是一种甜蜜的牵引作文】
看到这个题目,我不觉讶然一笑,童年那幕幕有趣的情景浮现在了眼前。
小时候,我是一个腼腆的孩子,不喜欢和小伙伴们追逐打闹,也不喜欢做那些无趣的游戏,我也没有其他的特长,唯一的兴趣就是读书,为此,还得到了一个不太好听的“雅号”:书虫。
记得有一次,我正在家看《猫和老鼠》的电视,突然觉得想去厕所,于是顺手抄起了一本《海的女儿》的童话书,急匆匆地走进了厕所。蹲在厕所里,随手翻开《海的女儿》,小人鱼不惜忍受巨大痛苦换来人形的故事立刻把我吸引住了。进入到小人鱼的世界里,我看到了王子危在旦夕时小人鱼奋力相救的场景,我听到了小人鱼看见王子娶别人当新娘时内心的悲伤,我嗅到了巫婆劝小人鱼杀死王子,重回龙宫再享公主风光的恶毒喘息声……
我如痴如醉地看着,突然听到门外传来声声的吼叫声:“书虫,你又忘记时间了吧?你又在厕所看书了吧?都过去两个小时了还没出来,你怎么上个厕所比女人生个孩子还麻烦?”听着妈妈的声声催促,我只好满脸无奈地刹住,合上书本和小人鱼依依作别,尽管内心有千万个不愿意。
不管是茶余饭后,还是做客他家,只要给我一个小小的角落,手上有一本薄薄的书,我就能把日子过出味道来。至于晚上睡觉前,我如果不看一会儿书,是绝对不能入睡的。有一回,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用被子挡住自己小小的身子作掩护,打开手电筒,在被窝里饶有兴致地读起《格列佛游记》来,想象那些在绳子上跳来跳去的官员的丑态,看着格列佛用一泡尿浇灭了一场大火的情形,不觉沉迷其中。
读兴正浓时,爸爸却来了个“突击检查”,把我从被窝里拎了出来。于是夺书关灯,勒令睡觉。唉,父命难为,暂且先别吧。再见了,我的格列佛!再见了,我的小人国!等到父亲放心出门后,内心不自觉地又涌起了对“游记”的念想,于是再行起床,读它个一章两回的。不经意间,脑中的瞌睡虫开始蠢蠢欲动,促使我打起哈欠来,即便是强打精神,也难以应付。就这样怀抱书本,歪靠床沿酣入眠,等到天明醒来时,看见书仍握在手,灯尚亮,不由自我嘲讽:真是书虫!
邓亚萍从小对乒乓球痴迷之极,刘翔从小对跨栏情有独钟,而我,从小独沉醉在书籍甜蜜的牵引中。
【篇四:兴趣是一种甜蜜的牵引作文】
1933年出生在英国的他,和其他的孩子相比,没什么特别之处,到了上学的年纪,他的父母才发觉,孩子其实有特别之处,那就是他对学习不开窍,似乎生来就不是学习的料,老师和他们交流,婉转表达对孩子的无奈和失望。
男孩各科成绩,尤其是理科成绩出奇地差,15岁时,生物考试的成绩,在近300名学生里,排名倒数第一。
然而,不能否认的事实是,他从儿童时候起,就对生物学无比喜爱,喜爱到痴迷。
不过,现实的成绩让他伤心不已,因为成绩不能应对他的喜欢,而父母也更加确信一点,他真的不是一块学习的料,老师对他完全丧失信心,甚至说继续教他已无必要,是在浪费彼此的时间。
生物课的成绩,亮起了一盏红灯,一般人可能会止步于这门学科的门外了。可是,这个男孩却不。
他无法控制自己对生物学的喜爱,自己糟糕的生物课成绩,他人对他的看透和鄙薄,都阻拦不了他对生物学一如既往的热爱,他甚至都奇怪自己的这种“顽固”,不可理喻。但兴趣和喜爱,让他没法不听从自己的内心,依然去选择学习、研究生物学。
兴趣和痴迷,让他干了一件在校园里很出名的事。
校园靠围墙的一个角落,栽有高低不同的灌木和花草,由于是角落,到这儿来的学生很少,不少学生甚至不知道有这么个地方。可这里,却是这个男孩经常光顾、后来每天必来的地方。当第一次见到这里的时候,他便饶有兴趣地停下观察,仔细观察之后,他便丢不下这里了。
是什么吸引了男孩?说出来,一般人都难以置信,那就是,枝叶里的毛毛虫。
第一次蹲下来发现了枝叶间的毛毛虫,男孩的魂儿就被它们钩住了,它们轻轻蠕动、善于伪装的模样太可爱了,观察和研究,是他最喜欢做的事。
课间或放学,男孩一有空隙,就到这里来,看毛毛虫的生长、活动,他不是猎奇,而是有种使命感似的,想通过研究来做点什么。后来,他果然悄无声息地做了——开始养毛毛虫。
男孩长时间地研究,对毛毛虫的习性和规律了然于胸,就在校园栽种灌木丛的那个角落,养起了毛毛虫。给幼虫提供食物和活动场地,是他要解决的问题,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喂养毛毛虫。
一开始,二十几只幼虫在他精心照料下,长得很肥,慢慢地,身体表面变成绿色或棕色的硬壳,成为蛹,他发现蛹不吃也不动,但在壳内发生着剧烈的体态变化。几天后,他惊喜地看到蛹变成了成虫,蝴蝶就从裂开的蛹壳里出来了。
见到这些,他当时的激动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第一次养毛毛虫的成功,让他喜不自禁,更激发了他对毛毛虫的浓厚兴趣,于是,他再次去养毛毛虫,而且规模更大,毛毛虫的数量达到一千只左右。
如果说第一次去养毛毛虫,还是很隐蔽的事情,几乎不为人所知,而这一次养,是不可能不让人发现了,因为数量大。而他,也没有顾忌被别人看到,在他看来,这甚至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
可是,他眼里的宝贝,在别人眼里并不一定受待见。当很多老师和学生见到他养的毛毛虫时,除了第一眼时的惊讶,紧接着,更多的是不少人的惶恐和厌恶,那么多蠕动的毛毛虫,让很多人退避三舍,几位老师在感觉恶心和厌恶之后,把这件事反映到了校领导,学校最终以影响校园环境和师生正常活动为由,不允许他再养下去,他只好罢手,让他稍稍安慰的是,不少毛毛虫已经变成飞蛾,飞到了大自然里。
男孩在校园里养一千只毛毛虫的事,有人不屑一顾,有人讨厌反感,也有人刮目相看,但不管怎样,这件事之后,他对动物植物、对生物学,探究的兴趣更浓了。
男孩毕业后,申请牛津大学时,并没有被生物学专业录取,而是进了古典文学专业,因为他的相关成绩不是很好。可是他的兴趣点根本不在古典文学,后来他一次又一次地向校方诚恳地请求,校方终于被他的执着感动,一个学期后同意让他转系,他终于进了梦寐以求的动物学系,从此开始了他正式的科研生涯。
兴趣,钟爱,让他在科研的领域如虎添翼,他的才能一点点显露出来。1958年,在牛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同时,他从蝌蚪细胞里提取出了完整细胞核,成功克隆了一只青蛙,这一惊人的成果,让他一举成名,他实验中用于细胞核移植的工具和技术,至今仍在使用,他因此被称为“克隆教父”。
他,就是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得者——英国科学家约翰·格登。
在别人眼里原本差生的他,凭着兴趣和执着,最后走向了世人瞩目的成功。回顾一路走来,约翰·格登感叹道,脑海里常常出现那一千只毛毛虫的情景,他说,那是件能让他尝到甘甜的事情,因为是兴趣所致。兴趣,是一种甜蜜的牵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