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江苏高考作文

猴子 2016-10-13

【篇一:绿色生活】

又到夏季。那片故乡山野中青葱如玉的水稻苗温润蓬勃的碧绿香气便在午夜梦回之际 伴着蛙声蝉鸣如潮水般而至。蓦然惊醒的我,看着窗外大片灰黑色建筑投下的巨大阴影, 听到不知何处传来的鸟儿啼叫,终究是只能怅然吟道:

“旧时春燕何时归?”

我自小在乡村中长大。那片广阔的绿色原野,让我觉得童年实在是幸会的际遇。春有 连天碧草,夏有秧苗如玉。小小孩童的灵魂,便在这天地间最自然、纯净,最蓬勃、野性 的色泽中抽穗拔节。

“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绿,是自然与生命本初的颜色,所以只有放养于 天地之间,与万物休戚相关的生活,才是绿色生活,才是古书中“羲皇上”的境界吧?

所以那时,几对燕子是我家的“房客”。每逢春至,它们必然准时到访,在老屋的屋 檐上筑巢。久之,渐渐相熟,它们仿佛是我们的亲人。每日听到屋梁上清脆婉转的啼鸣, 仿佛也带着野生植物般蓬勃湛然的绿意,便教人心情欣悦可喜。有时吃饭,燕子会把粪便 弄在桌上,一家人并不恼怒,反倒哈哈大笑。现在想来,我的童年实在是生活在自然绿意 中的翡翠梦境。

后来我便被父母接入了城市。高高的灰色写字楼,我仰起小脸也数不清楼层数。钢筋 水泥的森林,叫我的心莫名堵塞黯淡。公园里倒也有修剪得精致的大片绿树,可那绿意总 让我觉得虚假,又如何能比得上那故乡契合于自然的“羲皇上”境界的绿意?

今年的春天,我正端坐在书房写作业,加厚的窗玻璃上突然传来沉闷的敲击声。两只 燕子用力把翅膀撞击在窗户上。莫非是当年旧识?我一阵难过。纵然有心,我已无法再让 它们进来筑巢安息。现代人的公寓式建筑,哪有房梁,哪考虑到这些动物也需要一个家?

燕子们努力了半天,仿佛明白了什么,忽地振翼,齐齐朝着家乡的方向飞去。它们要 回到那片绿色中筑巢么?可我在这钢筋水泥的森林中绊住了脚。纵然心理上仍是那生活在 绿色中的少年,但我却无法如它们般自由归去。“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这样的 绿色生活终究只能化为清寂长夜中的幻梦么?这是我的悲哀,抑或是人类的悲哀?

旧时春燕何时归?

我也只能吟这两句无力的诗了:

“年年驿站生春草,旧燕归时人未归。 ”

简评:此文叙事抒情,细腻纯真,忆写翡翠梦境般的童年生活,对比进城后的森林般的钢筋 水泥高楼,感叹天地万物与我“共生”、“为一”之难。一对春燕,勾联起文章的情思,前 后呼应,引发出我何以归、人类何以归的深切呼唤,意旨高远。

【篇二:绿色生活】

在这个时代,我们已少见桃红柳绿的一派生机之景。为何?因为“世界永远不会停住前进的脚步”。

可是,如果以这样一个理由去回答汶川、玉树的灾难,去解释智利、海地的苦难,未免太牵强了。

值得庆幸的是,在这个世纪,绿色生活的口号被提了出来。然而,对于营造绿色氛围,创造绿色生活,我们该如何行践呢?

绿色生活,就是要我们净一净。新《水浒》或许是很多朋友期待的影视巨作。可就在拍摄新《水浒》的过程中,《水浒》剧组让观众失望了。当拍摄完成,剧组离开现场之后,人们看到的是成堆的一次性餐具,生活垃圾随处可见。而且临近的湿地、湖泊也都遭到了破坏。很快,消息上了媒体,人们纷纷指责《水浒》剧组,而剧组也立即公开道歉,植树108棵表示诚意。

是啊,绿色的湿地被垃圾染白了、染黑了。那原本干干静静的场地现在已是垃圾成片。而《水浒》剧组“净一净”的补救做法还是可以获得原谅,或者可以被接受。

绿色生活,就是要我们静一静。当代社会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浮躁,人们很少能静下心来享受绿色。范冰冰是家喻户晓的大明星,她曾骄傲地在媒体面前炫耀:“我每年的飞机消费要达千万元,很难闲住,不是公司有事,就是朋友聚会,朋友多,消费也多。”新闻传出不久,网上就对此议论纷纷。飞机消费高,而我们的明星竟如此淡然,并引以为豪。

是该静一静了:千万元的燃油要产生多少废气,这是个庞大的数据。另外,污染了环境,只是换得荒芜的繁华,这种非绿色的生活,要不得。

绿色生活,就是要我们敬一敬。敬谁?当然是自然。自然为何可敬?因为我们所用的皆“大自然之无尽藏也”。而如今,不断有能源危机的“敬告”,是我们置之不理!绿色渐渐少了,因为大片的绿色被锯齿清理得只剩下灰色的锯末。我们的绿色生活是要靠我们自己创造!所以,敬自然吧!我们的生活之绿色永远与大自然不可分离,也永远是直接地相连。

所以,敬一敬吧!我也相信,“敬自然”将会是 21世纪最响的口号!

健康、向上的绿色生活,将会把绿色定为生活的主角。

而绿色生活也永远离不开净、静、敬,我相信, 21世纪“净、静、敬”便是人们在绿色世界中的高境界。

简评:这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作者从如何营造绿色生活切入,颇有见地地提出创造绿色生活要“静一静”“净一净”“敬一敬”三个分论点。这三个分论点看似并列,实则有一种递进关系:先谈环境的净,再说心灵的静,最后上升到理念上--要懂得敬畏自然。文章思路清晰,见解独到,能紧密结合现实生活,是一篇有的放矢、切中肯綮的好文章。

【篇三:绿色生活】

茶。

想起茶,想起绿色的茶叶在玻璃杯中清透的模样,碧绿的芽端,香气写意地飘散。绿色,绽放在生活里。

在茶香中思念苏轼,杯里泡着苏轼最爱的白茶,想起他黑白斗茶的佳话,不由会心一笑,便作天涯想。从窗外看去,钢筋水泥之间偶尔散落着半点绿意,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最后宣言。

走在公园里,这半点绿意也挡不住马路上扬起的尘土,寂寞的杨柳仿佛被遗忘的古琴,弦断有谁听。

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

老和尚总喜欢坐在寺里后院的大榕树下喝茶,衣裳破破的。小和尚们倒是新得很,但老和尚不在意,只是说:这件没有灰尘,干净。老和尚常带着小和尚去田野,因为那里有生命,很美。

老和尚是爷爷的老乡,他教会了我父亲喝茶,父亲又教会了我。

绿色=蓝色+黄色。

绿色中和了蓝色的冷静、黄色的热烈,其实绿色是生命。

绿色就像茶一样,带给生活的绝不只是清香。

现在的社会,只半读了“环境生态”。一边用大面积的人工植被堵上大自然的嘴,一边又代表大自然向人类自己宣读大自然的褒奖;一边向大自然发誓要和谐相处,一边又硝烟烽火地争夺石油;一边宜居宜住地为人类修房建屋,另一边又大肆圈地逼得“绿”无立锥。人们啊,须知绿色生活不仅人类需要,自然也需要。

生活既需要蓝色的安定,也需要黄色的热情;需要冷静的承诺,也需要切实的行动!

老和尚最后一次在榕树下喝茶,他给我和我爸换了玻璃杯。他让我们静静地看。后来我问爸是什么意思,爸爸说:起于绿,终于绿。我想,这大约是说绿色生活吧。人诞生在大自然的“绿”中,总得回去,绿色生活才是归宿。

生命起于绿色。大自然起于绿色。唯有心中纤尘不染,那满眼的绿色方能作生命的底色……

想起绿。想起老和尚。想起大榕树。我突然明白,绿色生活是一种文明。可悲的是,人类当下只注重黑白,不分黄蓝。

简评:文章颇有禅意,亦有“意识流”。当头棒喝式的猛省,被融化在淡雅而随性随意的生活感悟之中,便有了着落,有了依凭。在立意上,文章有用心的求索;在写法上,则注重意念之“流”,故而显得灵动、自如,有韵致。这是一种需要素养和才思的“高难度”写作,搞不好,便会变成漫无章法的劣作。

【篇四:绿色生活】

爷爷六十好几了,一个人住在乡下的老屋。

瓦屋,三间,青黛色,这便是爷爷的“不动产”。我总是缠着爷爷,让他把这老屋好好装修一下,至少,得把墙刷成漂亮的白色吧。“不,这样挺好的。”爷爷总是拒绝。我环顾四周,重新“省视”爷爷的瓦屋。瓦屋是由青砖砌成的,没刷过涂料,所以爷爷一直也就弄不明白什么叫甲醛含量超标,什么叫室内空气污染。他总是炫耀他的小屋冬暖夏凉,比呆在空调屋里舒服多了,这样就可以省了买空调的钱了。呵,我的爷爷啊,何止是省了买空调的钱呢,你还在拯救环境呢,氟利昂气体造成臭氧层空洞,威胁着人类安全。

我的爷爷呵,你可能不知道,你现在啊,过的是绿色生活,住得绿色。

爷爷的菜园是爷爷大展身手的舞台。他在这一方小小的天地里宛如一位知名设计师。

他植起木架,在木架上写下豇豆的诗行。他在土里埋下南瓜的秧苗,那南瓜的叶子呀,就随心所欲地在爷爷的菜圃里铺了一地,好似一篇散文,没有拘束,任笔锋游走。爷爷总是很虔诚地抚摸他种下的蔬菜的叶子,像是饱含期盼。要是爷爷的眉头皱了一下,那一定是看到他的宝贝蔬菜被虫子给咬了一口。爷爷从不用杀虫剂,总是要亲手把虫子捉掉。他说,杀虫剂就像毒药,用毒药毒他的蔬菜,他可舍不得。中午,爷爷从地里割了一把韭菜,翠绿翠绿的,炒好了放在盘子里,还是那么“光鲜亮丽”。爷爷“大力推荐”他的手艺:“快吃啊,没打过农药,没污染。 ”

我的爷爷呵,你的生活还真是绿色呢,吃得绿色。

爷爷很少出门,所以没有配备任何“坐骑”。他喜欢走路,将双手背在身后,在田间小路上慢慢地走,或是哼着小曲,或是遇见熟人,手一扬,算是打过招呼了。要是出远门,他就会拎一大布袋,挤公交车。爸爸怕他身体吃不消,要开车送他。“别费这个心思,汽油好贵的。”爷爷又是拒绝。他拎起他的布袋,哼起了小曲,踏上了公交车。有时,我对爷爷说:“爷爷你好时尚啊,都懂得低碳生活了。 ”

爷爷当然不知道“低碳生活”是什么意思,也不懂什么叫“时尚”,但是我的爷爷呵,我要告诉你,你现在的生活呀,就叫绿色生活--出行也是绿色出行呢。

此时,爷爷在他的河里捞鱼,他站在小船上撒网。岸边桑葚树上的桑葚紫得那么诱人。

“爷爷,现在城里人都羡慕你这样的生活呢。”

“这有什么好羡慕的,这儿又没高楼大厦的。”

呵,我的爷爷,虽然不懂什么叫绿色生活,但却在一举一动中诠释着绿色生活。

我向河面望去,黄昏时分,晚霞真美,夕阳一吻,便羞红了这位渔人的脸·

……

……

简评:这是一篇“老老实实”的记叙文。与那些写民族、写历史的宏大题材不同,本文从住、食、行三个方面叙写了爷爷质朴的乡村生活,用爷爷的表情、动作诠释着绿色生活的内涵。

文章的表现手法略显稚嫩,但洋溢着清新纯净的生活气息。写自己,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永远是中学生作文的基本功。

【篇五:绿色生活】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题记(辛弃疾《贺新郎》)

不久前,江苏省政协组织编写了一部书,书名就叫《我见青山多妩媚》。那是一本反映绿色生活的诗词选,古色古香。而这个考题,更是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绿色的关系。

好一片妩媚的山啊!春则草长莺飞,夏则草木丰茂,秋则层林尽染,冬则银装素裹。好一湾妩媚的河啊!渔舟唱晚,波光粼粼,沉璧影静,岸芷汀兰。这是一片被范仲淹吟诵过的山,这是一片被欧阳修游历过的河,这是一片被毛泽东注目过的土地。绿色的生活,徜徉在这一抹醉人的绿色中,美不胜收。

与绿色为伴,眼眸永远也不会染上世俗的尘埃,心底也会被涂上暖暖的亮绿色。范成大归乡,见乡人收割稻子的场景,看到那幅绿色生活的画卷,咏出了“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孤明菱叶中”的名句。想想看!想想那种充满绿色的生活!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动物与人和谐共处,那样诗意的生活,令人神往。

我看到了妩媚的青山,青山也看到了妩媚的我。热爱自然,赞美绿色,绿色生活其实很简单。张大千笔下的山河,有种摄人的美;毛泽东笔下的山河,有种壮阔的美;而梭罗笔下的瓦尔登湖,有种窒息的美。那神的一滴,让青山让自然看到了作为自然长子的人类的妩媚与多情,热爱与赞美。人与自然,自然与人,本身就应和谐共存,本身就应绿色地生活。

既已绿色生活,既已诗意栖居,人类就应停下那只贪得无厌的手。我们再也不忍见哀号的藏羚羊,再也不忍见流血的海豚,再也不忍见悲鸣的华南虎。绿色生活拒绝动物的眼泪,不需要动物的鲜血。

我见青山多妩媚。这一片妩媚,需要每个人的努力与真心。

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这一份“如是”,需要每个人发自内心的热爱与赞美。

情与貌,略相似。人与自然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我们与自然略相似,与绿色生活略相似。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真的达到这一点,即是令人神往的绿色生活。

简评:这是一首诗意的绿色生活的“妩媚”之歌。作者以《我见青山多妩媚》的诗词选为“由头”切入,热情地赞颂这一片“妩媚”的青山。青山“妩媚”在哪里?“妩媚”在绿意盎然,不染世俗尘埃,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然而,文意并不到此为止,作者在“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上再翻新意,殷切期望作为自然长子的人类不负“妩媚”的青山,要以发自内心的努力与真心去热爱自然,赞美自然,顺应自然,让人类与自然和谐的绿色生活真正“妩媚”起来。缜密的文思,诗意的笔调,隽永的激情,让人眼前一亮。

【篇六:绿色生活】

寻一方山野,盖一处木屋,自己渔,自己樵,闲时看天边云卷云舒,静时观庭前花开花落--这是我心中的绿色生活,亦是千万人心之所向。然而当我的思绪被隆隆的货车声纷扰,当我的美梦被刺耳的闹铃截破,我才明白,如今再想寻求那样的绿色生活也只不过是一场奢望一场梦。

混凝土的坚硬、钢铁的冰冷隔绝了那“桃花流水鳜鱼肥”的诗意风景,苏州园林里透过镂花圆窗观鸢飞鱼跃的生活已不再。我幻想着还能在乡村寻到一丝惬意,却无奈钢筋深深地扎入了那片土地,落寞的光景是那里喊不出的痛。

我才了解,惬意的居住地--绿色生活的载体已经渐行渐远。

一夜暴富的神奇、瞬间成名的诱惑,不断地诱使人们成为趋之若鹜中的一只。清人张潮的“因雪想高士,因花想美人,因酒想侠者,因山水想得意诗文”,到如今,在城市化与工业化的狂轰滥炸下,已然堕落成为“因雪想堵车,因花想成名,因酒想应酬,因山水想旅游开发区批文”。

人们疯狂地追求效率、追求速度,在把绿色残杀后又乐此不疲地再去营造绿色,不过是如堂吉诃德大战风车般虚无,看似轰轰烈烈,其实难掩绿色逝去后的悲哀。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去弥补绿色生活逝去后的空洞呢?

《笑林广记》中冥王与鬼的对话或许有所裨益:冥王要将鬼投胎转世到富贵人家,而鬼却连连摇头,只说想要平静的生活,烧清香,吃苦茶,平平淡淡地过完一生即是最好。其实鬼已将人世参透。富贵不过如指尖的薄暖,浮名只若云影的轻凉,即使绚烂,也不过如烟花,转瞬即逝。而只有那些清淡的日子,即使贫困,但似风过疏林、雨打芭蕉,都是自己心头的日子,潜着香,藏着甜。

清醒清醒吧,重整旗鼓去追求属于自己的绿色生活。以亲吻的姿态去拥抱大地,在自然母亲的臂弯里诗意地栖居。或许你就能感受得到一只飞鸟的喜悦,触摸得到一只蚂蚁的心跳,体会一棵树的孤独以及每一叶花草的欢笑,这才是真正的绿色生活。

简评:这是一篇透着作者深刻思考的佳作。文章列举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进程中环境的日益破坏,绿色生活的渐行渐远,呼吁人们拥抱大地,珍爱自然,极富针对性。由清人张潮诗句引申出的民谚、堂吉诃德的比喻、《笑林广记》的故事,信手拈来,恰到好处,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值得借鉴。

【篇七:绿色生活】

足不出户,我已到达巴西。

经过技术的切割,经过资本的流通,经过售货员“选择原木地板,享受绿色生活”的热情推销,来自亚马逊流域的参天大树,混合着奔腾咆哮的激湍飞瀑声,莽莽林海的窃语以及在这片热带雨林中生活了千年、万年的鸟儿的鸣叫声,就这样,静静地躺在我的家中。

滚滚流淌的亚马逊的河水,化为滚滚的利润,带着滋养了它几百万年的绿色,就这样以一种卑谦的姿态,匍匐在我的脚下。

有那么几次,我弯下腰,趴在地板上,细细地、细细地凝望,注视着它。隔着刷了油漆、打了蜡的光亮表层,抚摸着它经历了千年的纹路与年轮。每一圈,都是自然对其三百六十五天的滋养,都凝结了那块生它养它的土地日日夜夜的厮守。而今,它却因为“人类需要绿色生活”这个假惺惺的理由,被迫断开了它的手,离开了它的根,被削成无数片,远渡重洋,来到中国。

我轻轻地抚摸着,在品牌之外,在装饰之外,细细聆听其中花的呢喃、鸟的鸣叫、自然的心语。透过深层,凝望着它曾经生气勃勃的绿色。

匍匐于被匍匐者,是尊敬还是惭愧?

很明显,我羞愧,羞愧得无地自容。

这棵树,它本可以很好地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而今,它却只能匍匐在我家中,任意地被践踏。

生产刺激消费,消费拉动生产,据说这是消费社会永恒不变的真理。就是因为我的消费,以及其他和我一样购买巴西原生态地板的人的消费,拉动了这项所谓的给人们带来绿色生活的产业的增长。也就是说,我们的“绿色生活”,不仅加快了亚马逊流域电锯的隆隆作响,加快了热带雨林的消失,还加速了全球温室效应,加快了两极冰川的融化,加快了海平面的升高,加快了臭氧层的空洞,加快了地球的毁灭!

如此“绿色”!是的,我们追求绿色的生活,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以此为理由,任意阻断河流,任意砍伐原木,任意践踏每一份花香与月光!

我们要做的是真正与自然和谐相处,用“绿色”这个崭新的概念,诗意地栖居!

简评:这是一篇说“不”的奇文。奇在以具体的感受“切”入所谓的“绿色生活”的悖谬,并以高屋建瓴的态势剖析;奇在行文既激情灌注,又冷静乃至冷酷,审视的目光既指向宏观、他人,更有“审己”的勇气与力度。奇在表达的起手不凡而又新意迭出。末尾略平淡,思想的锋芒若能一贯到底就好了。但愿如此才华、思想、胆识能层楼更上。

【篇八:绿色生活】

仰望天空,忽然感觉到白云有了夏天的痕迹;俯看绿地,忽然感觉到在年华里,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一种心情。叹一句,绿色生活,你在哪里?

是谁蹙眉对日,三更听雨后,呼吸着浑浊的空气;是谁梧桐相望,看飞驰的汽车,扬起了黄色的沙粒;是谁倚栏杆处,感叹着城市中再也不会有绿地。原本属于我们的绿色的梦,现如今,究竟被藏在哪里?是否已经醒了,对着钢筋水泥的城市,绝望的低泣?

犹记,那些流连在乡村中的儿时的回忆:绿油油的稻田,湿漉漉的空气,河流安静地淌在河床上,做着甜甜的梦。阳光明媚的有些奢侈的午后,躺在奶奶家门外的场上,听奶奶哼着不知何年何月带着泥土芳香的歌谣,听花开的声音,听叶绿的呢喃,听……于是不知从何开始,淡淡的倦意,不知所起,却一往情深。很久了,久到忘记当初是醒着,还是睡着,是哭了,还是笑了,依然深嵌在回忆深处的绿色却蔓延开来,弥漫到整个生命中,无数条路上。

终究,还是结束了。乡村已在时代的车轮下消失殆尽。自然是我们的邻居,而我们却以邻为壑。

阳光,透过无数烟尘,来到我的身旁,我已感觉不到一丝明媚。此刻,我在城市的边缘,回忆悬浮在远处的烟囱上,污浊不堪,仿佛成了身外之物。这真是家乡吗?树在哪里?草在何方?我儿时的伙伴都已搬到城市的中央,那里有人造的绿地,那里有人造的花园,可那真的就是我们想要的绿色生活吗?可为什么,我竟再也闻不到只属于泥土的芬芳?

夜空下,城市是安静的,至少相比白天是这样。几点残星,一轮孤月,在灯火通明中,上演着最后的清韵。站在街边的梧桐树下,我贪婪地呼吸着这座城市中仅存的一点绿色。

恍惚间,我仿佛听见鱼儿说:没有谁能看见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污水中;鸟儿说:没有谁能听见我的呜咽,因为我在市声中。突然之间,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无力,在所有的朝花夕拾之前,所有的绿色都融入时间,在城市中再也捞不起一丝纪念。

时光是辗转的希望,罅隙里枯萎的悲伤,都化作绿色的梦,沉沉地睡去,远方,不知何处,那片最嫩的绿叶,在尖叫……

简评:这是一篇思路绵密、语言精致,情感真切的抒情佳作。开篇不俗,仰天俯地,叹问:绿色生活,你在哪里?直击“绿色生活”当下已逝的沉痛现实。作者诉说工业化迅猛袭来的变迁:乡土家园已成回忆,烟尘弥漫中人造绿色是多么可怜,夜空下,“我”只能贪婪呼吸城市中仅存的一点绿色。“绿色”已然是梦,将来梦亦难寻。这种感伤有着悲天悯人的感染力,深合“绿色生活”是后工业化时代人类对自身困境的反思与自赎要旨。令人拍案叫绝的还在结尾:“远方,不知何处,那片最嫩的绿叶,在尖叫……”嫩叶有情,呼唤绿的权利,是警示?是呐喊?是哀鸣?一叶之鸣,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