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因地制宜

薛采芬 2016-10-13

语言是我们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人类之所以那么聪明,也许是因为上天给了他们会说话的能力。由于地理位置不同,世界上出现了几百种不同的或相似的语言。语言的不同又导致文化上的相互差异。幸运的是,我学过几种语言,也学会一些方言,语言上的因地制宜,使它们在表达上不同,并直接反映出文化上的差异。

闽南语和国语是我的母语。它们在某些字词上有相似的音,但会有不同的调,有的词汇却是完全不同的音。台湾是闽南语和国语都通用的地方,所以有时候会有合并了闽南语和国语的“新造”的词出现。我来到大陆读书后,对国语和方言之间的异同又有了更进一步的体会。我发现,粤语和闽南语之间有一些很奇妙的联系。比如说,将普通话的“下雨”直译成粤语和闽南语的话,都是“落雨”。“落雨”这个词好像是古时候的中国人说的话。所以我就猜想,说这个语音的两个方言区的文化似乎曾经相连或相似过,只是后人再发这个词的音时,产生了差别。另一个很有趣的就是国语和普通话的区别。虽然它们语音系统几乎一样,但是某些字的声调并不一样。如“法国”这个词,国语采用四声而普通话则用三声。还有,在翻译外文词汇时台湾跟大陆的翻译也不一样,因此有了“纽西兰”和“新西兰”的两个翻译的区别。

我觉得这些语言的对比很有趣,不同地区的语言虽然有些差异,可是我们还是能够互相理解,能够进行彼此沟通。其实我认为文革就改变了中国的很多文化,没有经历过文革的台湾也许能够帮助保留某些珍贵的语言文字文化,如“注音符号”和“繁体字”。

同样是说中文的地区,语言文化上的差别都这么大,更何况是各自说着各种不同语言的西方国家呢?我们从小就接触英语,到现在可以说学习英语已经有十几年了,但跟外国人相比,却还是差一大截。最近三年来,我与外国人打交道比较频繁,了解到一些文化上的习惯和禁忌。比如说跟别人打招呼,中国人习惯问“吃饱了没”,而外国人会觉得这样问好像是在邀请去吃饭似的。对于别人的赞赏,中国人习惯谦虚拒绝,而西方人则大方接纳。这种打交道的方式都是伴随着语言而出现的。此外,从文字的构造来说,中文字更像在画画,一个字只读一个音,而英文里的字母独立时很简单,但拼写在一起就会很复杂,有时几个音节一个单词。这又让我想起古文字的发展。我猜想英文是从埃及希腊那里传来的,即使这些文字与甲骨文一样可能曾经都像在画画,但后来也随统治者的语言文字政策而发生了不同的改变。

语言记载了不同的历史,是个珍贵的文明发现。不同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不同的文化。因地制宜的不同语言之间应该要多多交流并继续发展下去,才能擦出更灿烂的文化交融的火花,并不断丰富世界的语言、世界的文明。

下一篇:成长的乐章 上一篇:梦想不能被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