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村探奇

韩逸茜 2018-05-08

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妈妈打算带我去千年古村走马塘看看。可是天不作美,淅淅沥沥的雨从早上起就一直下个不停,呼呼拉拉的风也一个劲地刮。妈妈的微信里有人发来城区下雪的视频。爸爸站在楼道门口有些犹豫。最后在我的催促下,大家才毅然打起伞,走进风雨中。

号称“中国进士第一村”的走马塘地处鄞州区姜山镇茅山方向,离我们小城春秋只有五、六公里。在汽车导航仪的指引下,我们很快就在离茅山不远的公路旁看见一块巨石,上刻四个大字——走马塘村。顺村道前进一百多米,一坐漂亮的牌楼矗立在村口,匾额上写着“中国进士第一村”。一旁的宣传牌上,画着走马塘陈氏家族七十六位进士的肖像。

一个家族出了七十六位进士,的确名不虚传。

我们打着伞穿过牌楼进了村,迎面是一片很大的广场。由于雨天没有别的游人,广场显得特别的空旷。走上广场,感觉地面有些异样,原来广场不是用水泥浇筑的,而是用一块块表面平整,大小一致的方石砌成,这应该是村里的公用晒场。爸爸说,这样的晒场他从来没见过。真是一奇!

晒场南面是一排青砖黑瓦马头墙的古色民居。从外观上看,像是一座豪宅。而当我们从中间的小门进入后,才吃惊地发现,这根本不是豪宅,而是一座很不起眼的小庭院。院里摆放着一口水缸和一些杂物,几株不知名的花草在风中摇曳。庭院两侧是低矮的木板小楼。从其它几道小门望去,也都是这样。陈家进士们难道就住这样的蜗居?为了找到答案,爸爸领着我们走遍全村,结果发现,除了陈氏祠堂,全村竟然没有一座大门像是官宦人家的。这是二奇!

广场与马头墙之间是三个大荷塘,一支支残荷露出水面,在雨中静静伫立。我突然想起去年学校组织“摄秋”时拍的一张照片,题目是“留得残荷听雨声”,这恰恰就是眼前的情景。想不到去年秋天的一次无意找寻,却在这里邂逅,这是三奇!

信步走进广场西面弄堂口的一个院落。我们遇到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老人见我们雨天游览走马塘村,表示十分难得,便把我们请进屋子小憩。然而屋子很小,书籍字画和农具家什,把整个屋子塞得满满当当,连坐的地方都没有,老人和爸爸只好站着聊了起来。

我细细察看,发现这些东西好像全与走马塘的历史有关,像是一个小小的博物馆。看来这是老人的收藏室兼工作室。

从谈话中得知,老人从十五年前就开始收藏整理这些文献资料和家族旧物,收藏的东西已经堆满了十间屋子,老人的心愿是建一座走马塘村的博物馆。为了走马塘村的文化保护和宣传,老人费尽了心血。村中所有展示,几乎都与老人有关,就连村口的七十六幅进士肖像也是老人请名家画的。我不禁对眼前这位身材矮胖,貌不惊人的老人肃然起敬。我猜想,老人一定是一位致力于家族文化抢救的陈家子孙。可老人的回答让我们颇感意外:“我不姓陈,我叫邬毛银。是五十年前插队到这里的‘知青’,是一名走马塘文化的自愿守护者。”这个与走马塘血脉相溶的文化守护者居然是个“外人”,这是四奇!

邬爷爷领着我们参观了他的五个收藏室。在其中的一个收藏室里,我看到一九九九年四月习近平主席来这里视察的签名——“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习主席的字很有特点,每个带弯的笔划,他都写得方直见角,很有力道。这是五奇。

当邬爷爷拿出一本游客签名册让爸爸签名时,我也在上面签了名,哈哈!

参观完收藏室,我们来到陈家祠堂。祠堂大门分为左中右三道,中间是正门,左右为侧门,这是古时士大夫身份的象征,显得庄严肃穆。

邬爷爷从后门进入,再从里面打开中门,把我们迎进祠堂。

祠堂很大,堂上高悬着几块黑底金字牌匾,有两块还是宋代皇帝赐的,牌匾下面供奉着两排神像。

“这是七十六位进士像么?”爸爸问。

“不。”邬爷爷指着中央两尊神像答到:“这里供奉的是陈家老祖,不仅有陈家太公,也有陈家太婆。”

“其实,”邬爷爷顿了顿说:“陈家进士不止七十六位……”

“什么?”爸爸有点吃惊。

“我考证的结果是七十九位,先前的统计把三位没有上族谱的进士漏掉了。”邬爷爷口气肯定地说。

关于走马塘陈氏家族的进士人数,外界只知是七十六位,想不到这么重要的讯息也会有错漏,这是六奇!

邬爷爷又带我们参观了几处村中奇观,如:历时百年的村中老街;贻谷堂陈家老诊所;蟹肚脐埠头的千年重阳木;陈家进士的摇篮——同文学堂;在一条打伞无法通过的小弄堂内,我们看到被人民日报称为举世无双的“乾”、“坤”石花窗,这是七奇!

兜兜转转,我们回到了荷塘边。在这里,邬爷爷为我们解开了找不到官家豪宅的疑团:原来,陈氏一门自陈矜(一世)开始,一直流传着“以学立身,以廉为吏,以孝事亲,以忠事君”的清廉家风。他们身为官家,却从不贪腐侈华。后世子孙把最好的风水(朝南宅院)都让给了老祖宗(祠堂)。在这里不仅找不到豪门府邸,连朝向好的房子都很少,只有一户户平常人家。邬爷爷指着塘中残荷对我们说:“这些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就是走马塘的‘村花’,也是陈氏家族的‘族花’”。原来如此,这是八奇!

参观结束,邬爷爷和爸爸已经成为好朋友。临别时,邬爷爷送我一个祝愿:“小朋友冒雨来游进士村,来年一定上清华,进北大!”接着又送爸爸一本《走马塘村志》。

回到家里,我顺手翻看《走马塘村志》时突然发现了走马塘村名的来历。志中记载,走马塘始祖陈轩(二世)当初择地定居时,村名叫“陈蕲村”。北宋大观年间,宋徽宗念左正言陈禾(四世)忧国忧民,碎袂进谏,敕赐陈蕲村为“忠孝里”。地方文武官员经过“忠孝里”前面的“先生塘”,必须落轿下马,步行过塘,后世人慢慢就把这里改叫走马塘。走马塘村由此而来,这又中一奇。

爸爸说,走马塘村是一座尘封千年的文化宝库,里面有数不清的秘密等着我们去揭示。今天的雨中探奇只是一个开始。

下一篇:笑说同桌 上一篇:记一次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