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礼堂

韩逸茜 2018-04-15

那一天,我们来到了位于琅琊镇的革命老区银坑村的文化大礼堂。

正值初夏季节,尽管有着遮天蔽日的树荫庇护着,由于天气有些闷热,我们走在山路上,汗水逐渐细细密密爬满额头和鼻尖,而我们毫不在意。路两旁的树木像是通人性似的,极力伸长枝丫,为我们遮蔽着有些毒辣的太阳。一阵微风拂过,吹动树叶沙沙作响,为我们送来丝丝清凉。路旁小溪潺潺的流水声,在山谷中荡漾,四周的环境反而显得格外的寂静。一路上我们说着、笑着,仍旧排着整齐的队伍,朝着目的地,行进,一路欢歌。原本漫长的山间行路,由于同伴相伴,变得乐趣多多。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间就到了饭点。终于到了目的地,一座造型古朴的文化大礼堂映入我们眼帘。抬起头,细细端详这座庄严典雅的大礼堂,白色的墙,黑色的瓦,一块匾额悬挂在大门正上方,显得十分肃穆庄严,一种敬畏之情油然而生。踏进礼堂门前的木质门槛,就感到一阵恍惚,礼堂的柱子和房梁由木头制成,显得质朴而又不单调,似乎平平淡淡,却给人极大的冲击。咦,怎么大老远就闻到一股香味?朝香味的源头寻去,两张同样是木制的餐桌,方方正正的摆在礼堂的中央。系着白色围裙的叔叔阿姨正在忙碌地工作着,熟练地分着热腾腾的馒头和干菜肉。虽然早就听到风声,我们要在大礼堂用餐,体验红军战士的午餐,也曾幻想过饭菜的模样,但还是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这与我们日常伙食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尽管饭菜不尽如人意,但比想象中的还是好上几分的。

排着长长的队伍,我们依次接过叔叔阿姨分好的馒头和干菜肉,走到事先安排好的位置上,静静打量盘中的饭菜:三个白花花的馒头还冒着白色的热气,傍边夹杂着一些油光闪亮的干菜肉,散发着丝丝香味。伙伴们纷纷动手掰开馒头,夹上干菜肉,忙不迭地往嘴里塞,狼吞虎咽的嚼动着。漫长的山路,催动了食欲,泯灭了舌头上平日里挑剔的味蕾,大家尽情享用着饭菜的香甜,似乎忘记了饭菜的粗陋和简单。

我一边啃着白面馒头,一边朝前面空无一人的宽敞的大舞台望去,思绪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战争年月:在大红色布幔的背景下,穿着老旧军装的战士和衣裳褴褛的老乡,披挂着中国红的飘带,锣鼓喧天中,尽情地舞动着,庆贺着一场激动人心的胜利!又想象着,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我们的红军战士没有食物可吃,饿着肚子急行军的艰苦场景,感同身受。望着眼前的饭菜,突然间也不那样难以下咽了,仿佛变得香甜可口起来,我们像一群刚刚打了胜仗的年轻战士,在尽情地享受着胜利的时光。

阳光见缝插针地从屋顶瓦片的缝隙中穿过,激荡起一个个金色的光圈,整个大礼堂仿佛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由于我们的来到,曾经人声鼎沸的礼堂,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我想,这个金色礼堂的动人故事必将会因为我们而继续下去。

下一篇:那一天 上一篇:尝味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