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块黑板

韩逸茜 2018-03-30

中学上课,大多数老师都免不了要借助PPT这一类“高科技”东西。而我竟曾稀罕地遇见了一位老师,从来不用PPT,她犹如一位传统的匠人,对她而言,那块已经凹凸不平了的黑板,才是她教学的好搭档。

“一旦跳过PPT,上一题的题目以及公式就看不见。”她曾经这么对我们说,“那你们,也就看不出题目之间的内在关系了。”因此,对于那块其貌不扬的黑板,我也不敢轻视了。

黑板用它宽大的胸膛,每堂课都一丝不苟地记录着老师们整齐的板书,最右边是整齐而清晰的公式,其余的地方则爬满了习题和演算方法。那块黑板,反映了老师的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和富有逻辑的理性思维,也照映着我们求知的道路。

当然,那块黑板并不只是老师的最爱。因为班规的改革,生活委员也会在那块粉尘飞扬的黑板上留下了自己的痕迹。右侧那一方小小的“通知栏”,记录着我们生活的点滴,也提醒着我们做得不好的地方——如地没扫干净之类的。小到一次加扣分,大到“文明寝室”与“警告处分”……当黑板对我们摆出一张严肃的臭脸,我们也从不讨厌它。它是公平的,没有出现过一次差错。

再后来,那块黑板又成了音乐赏析课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黑板与粉笔沙沙的摩擦声,伴随着动感的伴奏声与激昂的同学们的歌声,一个个曲折的五线谱就“跃然板上”,一节节音乐课也在我们的欢声笑语中流逝。

班委选举时,它成了班委改选的“神圣记录板”,跟随着一只只手的举起;一位位同学的上台演讲;一张张票的投递;一声声响亮地唱票;老师在黑板上记录下了公平民主的一笔一划。黑板像个严格的法官,一票一票地评估着我们的实力和人气。选举结束了,而我也在这其中得到了一个芝麻官——生活委员兼心理课代表。我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了那块守护我们许久的黑板上。

不仅如此,它还是我们欢迎老师的“黑板报”。教师节那天,老师要来上课之前,我们就已经把它布置好了,正中间写了几个大字:欢迎某某老师大驾光临!旁边画满了花环、皮卡丘、奥特曼、喜羊羊和哆啦A梦。黑板承载着节日的期待和祝愿,给了老师和我们许多惊喜、快乐。

那一块黑板,继承着我们的愿望,记录着我们生活的点滴,收藏着同学们激昂的歌声,欢庆着同学们的“新官上任”,也表达着我们对老师美好的祝福。不知不觉间,它竟已成了我们离不开的老友。